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我校坚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我校坚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2014年11月18日 16:13:43 访问量:268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为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从而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不断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并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场所,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培养、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达到了三效有机合一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民子女,其中经常在家帮父母到地里干活的不在少数,这样就使大家对劳动实践教育认识不足,对劳动实践场所的认识走入了一个误区,有些家长甚至学校的部分教师都把劳动实践教育看作是单纯的干活,总认为学生在家已干了不少活,实践的已经足够了,到学校把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举呢?正是这种意识的不足,或多或少地阻滞了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影响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要抓好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首先必须想方设法转变观念,提高全社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使大家彻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对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充分利用学校板报、广播等向广大师生宣传参与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使大家不断明确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充分认识到生产劳动实践是学校劳动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干活,而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更是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其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向家长们广泛宣传,讲解劳动实践的重要意义和在学生健康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广泛提高家长们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和看待劳动教育使他们明白,生产实践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离开生产实践的知识学得再好也是死知识,空理论,终究是无用舞之地的。

二.加强管理,分工协作

学校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了每个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强化管理机制,提高大家的责任心,为了使劳动教育制度化,我们还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了劳动教育的运作机制。

1、约束机制。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领导、有教师、有基地、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每个部分和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形成了劳动教育的控制系统,互相沟通,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使劳动教育运转有序。

2、激励机制。把劳动教育纳入奖罚和竞争的轨道,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年与学年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都开展劳动教育的竞赛活动,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形成个个争先进,人人爱劳动的良好风气。

3、评估机制。学校按照培养自我服务、自主学习、自理生活“三自能力”的总目标,要求各个部门在年初制定劳动教育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学期和年度结束都要做书面总结。学校领导结合活动和劳动随时评估,做出结论。为了使学生从小就有奋发向上的思想,我们把竞争机制引入劳动课堂。广泛开展了“四比四看”竞赛活动。即看劳动态度比表现;看劳动纪律比成绩;看劳动数量比质量;看劳动技能比本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

三.开展农业科技体验活动

农村有肥沃的土地、广阔的原野、壮丽的山河,这些都是农村少先队开展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立足于当地农情,挖掘乡土资源,是农村少先队开展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进行农业实践活动是农村队员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农情我校以“启明星”科技活动为载体,组织队员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说一说”等环节,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参与农业科技实践活动。

四.三效合一,硕果累累

1.教育效益

农村劳动实践基地,不仅仅是发展勤工俭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为学校实施劳动实践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更是“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思想的贯彻、实践和体现。学校在创建该劳动实践基地之初,就十分明确了即要创收、更要育人的宗旨,坚持育人与创收兼顾,把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作为了培养学生劳动品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开发科学思维的重要过程和途径。国家新课程改革与多年来逐步深入推行的素质教育早已对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作了科学的阐述,并就实施方法和根本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我们首先从课程设置方面入手,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堂模式,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内容,以期使劳动课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主要内容和做法是:一是加强劳动课教学,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针对劳动教育实际,结合我校劳动实践场所,编写好校本教材,争取劳动课堂教学内容与劳动实践同步,这样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加强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坚持劳动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坚决避免了单纯劳动的做法,适时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基地进行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使劳动课走进基地,与实践有机结合。实践证明,这样的劳动教育首先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其次,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有利地配合了劳动课堂教学,让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成果,锻炼了劳动技能;三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劳动不仅是劳动课的实践,更是所有学科共同的综合性劳动实践,增强了各学科领域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强了科学劳动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投身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经济效益

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在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几年国家虽然在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仍显不足,要想增强学校自身实力,只有自力更生,抓好劳动实践场地建设,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物质基础。

3.社会效益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另一意义还在于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而取得的社会效益,为此,我们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技术实践活动:一是引导高年级学生,初步涉及一两门简单易掌握的农村实用技术,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三是较好地教育效益间接带动的社会效益,基地自身建设以来,由于合理、科学地安排学生进行了劳动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同学们在内心中形成了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崇尚科学的新风尚,并适当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解决了传统的劳动教学因无劳动实践基地而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及只是面对书本学习,而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书本的劳动知识,却无力面对真正的劳动等问题。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克服料传统教育脱离生产,生活的弊端,解决了学用脱节的矛盾,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真正协调发展起来了。 

编辑:任宏
评论区
董婷(2014/11/19 11:23:29)

已被忻州市教育网采用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梁家坪乡联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