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2015年05月05日 08:41:2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访问量:161

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

**** 20150504  作者:豆俊杰 王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焦海洋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像互联网+”这样听起来既专业又时髦的词汇,因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总理口中说出来,着实火了一把。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怎么样? 

  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在有的学校,手机尚属违禁品,被发现之后要没收;而有的学校,手机却可以带进课堂,当学习工具。在有的学校,老师的板书必须写在投影用的白板上;而在有的学校,学生却可以通过弹幕在PPT上交流互动。面对这近乎于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理性地看待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火: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层出不穷 

  茧就好比一种苦难,在茧中不断拼搏,才会挣脱出来;如果蝴蝶不拼搏、不努力,就只会作茧自缚,待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永世得不到挣脱。所以说,面对苦难,不能望而却步,要不断拼搏,在苦难中破茧而出,敢于直视人生的愉悦和惨淡。 

  这样充满哲理和正能量的优美文字,出自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初中生邱晗的一篇文章——《在苦难中破茧而出——<安妮日记>有感》。 

  迎园中学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别出心裁地创立了三百字团的专栏,专门发表学生的作品。通过这个公众平台,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发表的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 

  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写作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迎园中学一位教师表示,学生不但特别喜欢读自己同学的作品,而且也积极写作投稿,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起到了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良好效果。 

  与这种课下开设公众号不同的是,有更大胆的老师,直接把互联网技术进了课堂。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弹幕教学亮相了。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课件上。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 

  这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通过网络发送文字在屏幕上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体验过这种课堂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陈诺说:虽然发弹幕讨论需要按手机,但起码是用于学习上,大家注意力集中了,不再是低头族,也促进了课堂互动。 

  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李华君表示,弹幕的引入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以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既能集中注意力又不至于偏离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则更进一步,将慕课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努力打造基于互联网+”云教室。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便能实现课程任意选,老师任性挑私人定制式教育。 

  冰:互联网授课方式只是听说过 

  去年从西北一所知名大学毕业的王航,现在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某乡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 

  在学校一些中老年教师眼中,年轻、有活力的王航是见多识广的,在大城市接触到的新鲜教学方式也是较多的。 

  然而,当这位年轻的教师被问及是否接触过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时,他摇着头表示,只是听说过。 

  对学校老师来说,互联网的最大用处就是下载课件。王航解释说,所谓的下载课件,就是去网上寻找相关科目的课件,下载后适当做一些修改,上课的时候拿来用。 

  这可能是互联网跟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了吧。王航笑着说。 

  记者从王航所在的学校了解到,该校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如果学校发现有学生携带手机,会当场没收,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反省,有些家长甚至会当着老师的面把孩子的手机摔碎。 

  所以,像微课、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我们来说,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具体推行。王航说,我倒是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毕竟孩子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需要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单是西北偏远学校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东部地区基层的学校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即使具备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施设备仅仅被当作摆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河北省邢台县某中学教师李琼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多个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用得久了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投影到白板上的字,讲台下的学生很难看清楚。用于投影的白板,不得不用来写板书。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又不准学生带手机,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琼认为,相对于大城市能随时接触到互联网的学生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的学生已经被甩开了一大截。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教育差距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拉得更大了。李琼说,不能让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 

  在李琼看来,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慕课、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基层教育中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比如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问题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等。 

  互联网+”时代保持一份冷静 

  一边是互联网+教育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面对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 

  李洪波认为,就算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处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公认的模式和案例。所以,互联网+教育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继续探索和尝试。 

  的确,顺应互联网潮流是教育领域无可选择的选择,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的根本,互联网只是工具和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王伯鲁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有人会替老师考虑好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做好了这两点,教师才能在这个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实习生 豆俊杰 本报记者 王强)(文中王航、李琼为化名) 

  《中国教育报》2015545

 

编辑:任宏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梁家坪乡联校 特此声明。